南郑110千伏变电站,电力智慧工地项目
南郑110千伏变电站
南郑110千伏变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试点建设的18座智慧变电站之一,也是国网河北电力在雄安新区打造的智慧标杆变电站。作为“智慧标杆”,建设之初,该工程就制定了29项样板先行示范工艺,引入和改造19项智能装备,自主研发6项智能化施工装备,始终把“建造智能,智能建造”融入工程建设。
智能建造的“大脑”:“BIM”技术
该工程广泛应用了BIM技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工程建设所具有的真实信息。从桌面推演到现实落地,指导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智能建造的“眼睛”:“北斗+”技术
“北斗”技术直接联网旋挖钻机,代替了原来经纬仪和钢尺的传统测量定位方式,位置误差更小,效率更高。摒弃了测量值的中间传递,卫星直接给工程机械定位,如同给机械装上了“双眼”。
图:施工人员通过“北斗+桩基”监测装置对桩基进行精准定位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作为工程的建设管理单位国网河北建设公司,还自主探索研究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深基坑实时监测和预警技术,创新部署应用“北斗+沉降”监测装置,实时测量施工现场及周边建筑沉降情况,实现了对基坑、地表及周围建筑物的实时全天候自动化高精度监测。
智能建造的“口鼻”:安全监测管控系统
南郑变电站的主体结构是地上一层,地下三层。电缆隧道位于地下深处,通讯信号往往不佳,施工人员与地面上的人员如何取得联系?如何保障隧道施工的人身安全?
图:南郑变电站主体结构
在建设过程中,现场通过4G/5G物联网、云平台技术,搭建了一套集视频监控、有害气体监测、远程广播、远程通话、红外测距、风机监测、水泵监视、漏电电流监测、隧道沉降变形监测等为一体的安全监测管控系统。
该系统能实时感知隧道内的有害气体情况,遇到紧急情况,还能随时向施工人员报警。同时,现场“北斗+5G+智能wifi”自组网通讯设备,还解决了地下站无信号覆盖问题,打通了基建现场数据传输的“最后一公里”。
智能建造的“左右手”:先进技术装备
在南郑站基坑修平处理中,负责工程施工的河北送变电公司就自主研发了基坑底部开挖修平机,实现了基坑开挖修平的机械化提升。
该装备具有体积小、操作便捷,适用于各类基坑作业环境,作业人员操作设备可以实现基坑地面修平一次成型。使用机械代替人工,原本需要7人的修平工作,只需2人就可以完成。
此外,该工程还率先引入测量机器人、智能喷涂机器人辅助现场施工。
来源:国网河北电力